关于王何老师学术报告会的通知

时间:2025-09-10浏览:10

工程科学学院王何老师202575-712日参加第35届国际激波会议,将在校内作相关分享报告。


报告时间:2025915日星期一下午15:0015:30

报告地点:西区力五楼605会议室

报告题目:Shock-tube experiments on strong-shock-driven single-mode Richtmyer-Meshkov instability


报告人简介:激波诱导界面不稳定性(又称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是惯性约束聚变实现高能量增益的主要物理障碍之一。王何围绕该不稳定性的机理及调控开展基础研究,揭示了非定常复杂波系的传播及演化机制,发展了高强度激波和连续同向激波的可控生成方法,阐明了激波与界面对流动失稳的影响机理,实现了复杂流场条件下界面不稳定性的精准调控。目前,已在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4篇(含13JFM,其中一作/通讯9篇),主持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科院先导B专项子课题、基金委面上及青年基金等项目,并作为核心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高速界面流动及湍流机理研究的激波实验系统研制,在研)和中科院先导B专项课题(高温热化学反应流动机理及实验,在研)。


摘要:激波诱导界面不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工程研究价值。相较于高能物理实验激波管实验具有流场干净、条件可控的优势,是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理想手段。现有研究集中于弱激波情形,而工程实际常涉及强激波。针对强激波诱导界面流动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本报告将首先介绍在激波生成方面的理论与实验进展;其次,汇报针对基本界面构型开展的国际首次激波管实验;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