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太赫兹近场高通量材料物性测试系统”结题验收会在合肥召开

时间:2024-07-29浏览:10

7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担的国家重大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部门推荐)“太赫兹近场高通量材料物性测试系统”结题验收会在合肥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窦贤康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相关负责人、项目验收专家组(含仪器测试验收专家组、财务验收专家组、技术档案验收专家组)、项目监理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信和校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陆亚林及项目组成员等80余人参加了验收会。验收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王岐东主持。

项目验收专家组由14位专家组成,清华大学段文晖院士和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分别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和副组长。专家组首先听取了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陆亚林关于“太赫兹近场高通量材料物性测试系统”项目汇报。陆亚林教授带领项目组历时七年,克服了前沿技术挑战和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困难,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太赫兹近场高通量材料物性测试系统。

项目通过研发可调谐预聚束太赫兹激光光源和宽谱脉冲光源、探针和样品双扫描、大口径矢量磁体等核心技术,研制了一套太赫兹近场高通量材料物性测试系统。该系统由复合光源、传输光路、多物理场、近场探测、中央控制及通用系统等构成,主体设备和相关部件已全部就位,系统运行状态良好。达到了计划书的全部技术指标,其中部分指标优于计划书指标。

项目组突破了传统需要在100 K左右低温和真空才能实现的瓶颈,首次获得室温大气环境下的原子分辨太赫兹隧道电流成像;突破了多场条件集成技术瓶颈,首次获得低温强磁场下的原子分辨太赫兹近场隧道电流成像;突破了冷壁贯穿孔光学兼容技术瓶颈,成功研制出大口径超导矢量磁体,参数显著高于国际已有矢量磁体;突破了预聚束电子束团串激发0.5-5 THz相干辐射、轻量化固定磁极间隙波荡器、电控偏振分合束激光脉冲串成型光路等技术瓶颈,研制出紧凑型可调谐太赫兹激光器系统,实现了激光中心频率大范围调节。

该系统相关技术还被应用于拓扑材料、人工磁结构等测量,包括在超薄氧化物薄膜异质结中测得了斯格明子并具有规模化特性;观测到具有平带结构中的长程铁磁序;在磁阻薄膜中实现了可控磁性莫尔条纹;确立了拓扑克尔效应作为磁斯格明子结构的新机制。

验收专家组还听取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冯稷研究员代表项目监理组的监理报告、合肥工业大学吴玉程教授代表仪器测试验收专家组的仪器测试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袁敏正高级经济师代表财务验收专家组的财务验收报告、中国科学院档案馆潘亚男研究馆员代表技术档案验收组的档案验收报告。其中仪器测试、财务、档案由基金委组织专家于7月24-26日顺利完成了分项验收。验收专家组和基金委相关领导现场考察了仪器设备运行情况。专家组对项目研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项目组全面完成了项目工作,评价结果为A。

参加验收会的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副主任苗鸿雁、赖一楠,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副局长卢方军、科技条件处副处长陈代谢,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罗毅等。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