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对口合作发展联合基金申报的通知

发稿时间:2024-01-02浏览次数:10

各有关单位:

为深化学校与西南科技大学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推动人才合作交流,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经商议决定共同设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对口合作发展联合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对口合作发展联合基金实施方案(试行)》(校科字〔2023194号),学校现启动2024年度基金申报工作。现将相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定位

基金旨在充分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学科优势和区域特色,瞄准解决共同关心的重大科技前沿问题和区域重大需求,通过支持双方科研人员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助力双方协同创新,推动人才培养,加强双方学术交流。

项目拟开展研究内容不得与已获国家、省市计划支持、企业委托或其他校级项目内容重复。

二、重点支持领域

(一)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撑

1新能源发电

研发高效硅基光伏电池、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等;研发碳纤维风机叶片、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制造与安装试验、抗台风型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漂浮式光伏系统;研发高可靠性、低成本太阳能热发电与热电联产,突破高温吸热传热储热关键材料与装备;研发具有高安全性的多用途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和超高温气冷堆等;开展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与生物质发电研发。

2智能电网

以数字化、智能化带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研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电网安全高效运行,重点研发高精度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主动支撑、煤电与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协同规划与综合调节、柔性直流输电、低惯量电网运行与控制等。

3储能技术

研发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液态和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高效储能;研发梯级电站大型储能等新型储能应用技术以及相关储能安全技术。

(二) 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

4低碳零碳水泥

研发低钙高胶凝性水泥熟料、水泥窑燃料替代、少熟料水泥生产及水泥窑富氧燃烧等。

5资源循环利用与再制造

研发废旧物资高质循环利用、含碳固废高值材料化与低碳能源化利用、多源废物协同处理与生产生活系统循环链接、重型装备智能再制造等。

(三) 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

6低碳建筑材料与规划设计

研发天然固碳建材和竹木、高性能建筑用钢、纤维复材、气凝胶等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体系;研发与建筑同寿命的外围护结构高效保温体系;研发建材循环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各种新建零碳建筑规划、设计、运行技术和既有建筑的低碳改造成套技术。

7绿色智慧交通

研发交通能源自洽及多能变换、交通自洽能源系统高效能与高弹性等,研究轨道交通、民航、水运和道路交通系统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建设绿色智慧交通体系。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项目的资助期限一般为2年,资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20万元/项。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资格和要求:

申请人应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或者西南科技大学具有从事基础研究经历和研究条件的在职科研人员,申报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并遵守科研规范、科研伦理和科技安全等要求。

基金注重双方科研人员交流合作、学生培养。项目应由双方科研人员(带领学生)围绕重点支持领域,组成团队联合申报。

(二)申请方式:

请各单位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申报人按照要求认真填写申请书(见附件)。申请书中应由项目负责人、参与人本人签名及所在单位签章。项目申请书纸质件1份提交至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联系人处,申请书电子件发送至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联系人邮箱。各申报单位统一报送项目申报纸质和电子材料。

(三)申请截止时间:2024331日。

(四)限项申报规定:

1.申报人同年只能申报(包括负责和参与)上述基金项目限为1项。

2.项目负责人同期只能牵头负责1个项目,负责与参加合计不得超过2项。

3.未结题项目负责人不得再次申报。

4.项目不重复支持。

五、联系方式

(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联系人:刘家琪

Email: liujiaqi@ustc.edu.cn

地 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老图书馆楼302

(二)西南科技大学

联系人:赵廷兴

Email: tingxingzhao@swust.edu.cn

地 址: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创新与基地建设处437室



科研部      

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