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小组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合作,将拓扑量子计算和量子纠错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用具有拓扑性质的八光子簇态,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拓扑量子纠错。该项研究成果以长文(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2月23日出版的纪念“计算机之父”图灵诞辰100周年的《自然》杂志上。这是量子信息领域以中国为第一单位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首篇长文。
量子计算机由于其超越经典计算机极限的强大并行运算能力,成为二十一世纪量子物理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学术界公认的长期困扰其物理实现的最大问题“消相干效应”——由于量子计算机不可避免地与环境耦合而产生的各种噪声从而使计算过程产生各种错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际上以往提出的众多量子纠错方案中,一般采用对每一步逻辑操作都进行量子纠错的方法。这样,为了可扩展量子计算能够有效进行,要求每一步逻辑操作的错误发生率都不得高于10-5量级,而这么低的容错率是目前任何实验手段都无法实现的。
量子计算机由于其超越经典计算机极限的强大并行运算能力,成为二十一世纪量子物理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学术界公认的长期困扰其物理实现的最大问题“消相干效应”——由于量子计算机不可避免地与环境耦合而产生的各种噪声从而使计算过程产生各种错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际上以往提出的众多量子纠错方案中,一般采用对每一步逻辑操作都进行量子纠错的方法。这样,为了可扩展量子计算能够有效进行,要求每一步逻辑操作的错误发生率都不得高于10-5量级,而这么低的容错率是目前任何实验手段都无法实现的。
由八量子比特组成的拓扑簇态的艺术表现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