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科大科学基金事务之一:经费管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修订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2022年5月7日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干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
本期推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政策解析和我校相关管理流程供大家查阅了解。
根据预算管理方式不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分为预算制和“包干制”。
预算制项目
预算制项目需要编制项目预算,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际合作、联合基金、创新群体、重大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
注意事项一:各类别无比例限制
预算制项目经费分为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直接费用按照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三个类别编制,各类别没有比例限制,申请人按需填写。
间接经费无需填报预算。
注意事项二:间接经费比例提高
间接费用是指依托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用于管理成本补偿、科研绩效支出和资源成本补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间接经费由基金委核定,一般按照不超过项目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间接经费 =(项目直接费用-设备购置费后)x 比例,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3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25%;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为20%。
数学等纯理论研究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6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50%;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为40%。
项目负责人可以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查看间接经费拨款计划(https://isisn.nsfc.gov.cn/pmpweb/login)。
注意事项三:简化预算调整
劳务费、业务费预算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自主安排,无需提交预算调整申请。
设备费预算如需调剂,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设备购置费调增后间接经费需要相应调减,设备购置费调减后间接经费不予调增。
注意事项四:规范剩余经费管理
国家基金结题后,结余经费仍留在原经费卡中使用,用于相关科学研究的直接支出,不设预算控制、不核定间接经费、学校不收取管理费。结余经费使用期为2年,未使用完的经费学校统筹收回。
“包干制”项目
“包干制”项目无需编制项目预算,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注意事项一:“包干制”项目资金使用
“包干制”项目经费的开支仅限于与项目研究工作相关的、由项目资金支付的各项费用支出。经费的开支范围主要包括: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和间接经费。
间接费用具体由“包干制”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研究需要确定并备案。具体要求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干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注意事项二:实行负责人承诺制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相关性负责,并接受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需签署承诺书并备案。
项目结题时,按照学校信息公开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实施情况、资金的使用、决算、结题/绩效评价结果等信息,接受监督。
注意事项三:经费使用“负面清单”
“包干制”项目经费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不得列支“负面清单”中的事项(负面清单详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干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
经费上卡流程: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pdf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干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