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我校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参加中科院组织的重点实验室评估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2-14 浏览次数:89
       6月5日,中科院资环局组织的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专家评估组一行十七人对我校的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    
        校长助理朱长飞对重点实验室专家评估组到我校检查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中科院资环局冯仁国副局长就评估的目的、原则、重点、形式和程序等向与会人员作简要介绍,评估专家组组长马福臣研究员主持现场评估会。实验室主任郑永飞教授作实验室工作报告,详细汇报了实验室的总体情况、定位、研究方向、主要的研究成果以及实验室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情况。刘贻灿等五位研究人员分别作了关于“超高压变质岩同位素年代学与多岩片折返”、“超高压变质岩和下地壳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流体过程”、“大陆岩石圈俯冲物质再循环的岩浆岩地球化学”、“华南新元古代岩浆岩成因与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分布规律及期赋存状态”等五个方面代表性研究成果的报告,并回答了专家提问。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审查了相关材料。
        评估组还实地考察了实验室的元素同位素化学分离、矿物激光元素同位素分析、放射成因同位素质谱分析、矿物水含量分析、矿物激光氧同位素分析及矿物水含量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等研究室,听取了各研究室科研进展、仪器设备、科研团队等情况的介绍,查阅了实验记录、设备行记录和有关规章制度,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
        评估组对实验室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实验室取得的学术成果,特别是矿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另外,专家们对实验室的定位、实验室取得的成果、承担的课题、人才队伍建设、与国内外的合作、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作用等方面的情况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科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是2005年经中科院批准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化学地球动力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壳幔相互作用地球化学、岩石圈结构与流体、表生过程与环境效应等。2004-2008年期间,实验室主持国家级项目(课题)总数45项,总经费1478.7万元。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主要论文178篇,其中国际SCI论文131篇,这些论文受到SCI刊物他引641次。获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08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4篇论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2007和2008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2人分别获得2005和2008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2005年当选为美国矿物学会会士,2人分别于2005和2007年获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1人2006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集体2005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在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中,2人获得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1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