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染色体蛋白质机器组装的相分离与相变机制研究”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时间:2025-01-20浏览:10

1月6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染色体蛋白质机器组装的相分离与相变机制研究”研讨会在我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139会议室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施蕴渝院士、南昌大学陈晔光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徐涛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与细胞卓越科学中心李伯良研究员、北京大学张传茂教授、苏州大学吴嘉炜教授等作为项目专家出席会议,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细胞生物学项目主任田伟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重大项目负责人姚雪彪教授主持。

姚雪彪介绍了项目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分子与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如何围绕解析生物大分子凝聚态理论与效应机制这一焦点,协同攻关、综合集成的历程。通过四年协同攻关,他们揭示了细胞更新质量控制蛋白EB1的相分离特征与凝聚态物质基础,阐明了EB1蛋白相分离调控纺锤体微管可塑性的物理化学机制,解码了热休克蛋白HSF1调控无菌性炎症反应的物理化学特征,为系统解析生物大分子凝聚态调控无膜细胞器组装与鲁棒性提供了新型范式,推动相分离调控胃癌三维基因组研究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成员协同共进,获得美国细胞生物学会David Burgess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青”等人才项目,应邀在2024年度美国细胞生物学年会与2025年美国生物物理学年会作主题报告,在Cell、Nat Cell Biol、Nat Chem Biol、Cell Res、PNA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基金标注SCI论文16篇。此外,重大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美国与日本科学家来华从事合作研究,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生物大分子凝聚态研究中心。

项目责任咨询专家陈晔光院士高度赞赏交叉科学团队在揭示微管凝聚态可塑性与细胞动力学机制研究方向的研究新范式,他建议重大项目以EB1分子为模式进行系统挖掘,阐明物质与生命科学的核心共性机制,实现生物大分子凝聚态在细胞原位成核、稳态与去组装全过程可视化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徐涛院士鼓励该重大项目继续加强协同合作,解决领域内相分离成核的过程和机制这一最关键科学问题,增强研究成果占领学术领域高地,通过合作协同技术方法的开发,解决相分离斥力的表征等问题。专家们建议关注生物大分子EB1凝聚态动态性与染色体区室化的生理学效应机制,夯实无膜相变体系和有膜细胞器的相互关系研究,推进炎性诱导生物大分子凝聚态紊乱导致退行性疾病发生与演进研究。

最后,姚雪彪代表重大项目成员感谢咨询专家组对“染色体蛋白质机器组装的相分离与相变机制研究”重大项目跨越式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将群策群力,集中攻关,促进生物大分子凝聚态理论的发展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细胞可塑性赋能,同时打造国际生物大分子凝聚态研究高地。

“染色体蛋白质机器组装的相分离与相变机制研究”

重大项目咨询专家与项目骨干合影

(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