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
自诩“教书匠”的“教授”——建校元勋之龚升
来源:科研部 发布时间:2023-09-18 浏览次数:10
龚升,中国近代复分析及抽象调和分析的奠基人之一,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调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工作,先后任中国科大数学系副主任、中国科大副校长等职,为科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59年,他晋升为副教授,时年29岁,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华罗庚亲切称他为“教授”,这一外号流传至今。2002年,他获得了作为终身成就奖的华罗庚奖。

图片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的首届编委之一,龚升教授多次在学报上发表优质文章,如第1卷中的《多复变数典型域的Cauchy型积分(Ⅱ)》和《圆型域中解析函数的积分表示》,第2卷中的《复超球面上的奇异积分方程》和《关于多复变数可递域的Poisson公式的一点注记》。

图片

第1卷 第1期 1965年2月

图片

第1卷 第2期 1965年8月

图片

第2卷 第1期 1966年2月

图片

第2卷 第1期 1966年2月

龚升在学报发表的文章(左右滑动)

01

精于勤,荒于嬉


天资、勤奋、机遇,即通往成功的三大条件。其中,龚升教授最为看重勤奋。


1950年,本科毕业的他几经辗转来到了陈建功身边学习几何函数论,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并开始尝试数学研究工作;1951年,他在《科学记录》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标志着他正式走上数学专业研究之路;1954年,他去往北京跟随华罗庚学习多复变函数论。此后,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上,他潜心钻研,展开了多方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工作。


20世纪50年代后期,龚升教授开始从事酉群上的调和分析的系统研究工作,发展了一整套的思想、概念与方法,奠定了中国群上调和分析研究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他在与其合作者进行多复变数奇异积分方向的研究中,开创了新的研究路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带领学生及其合作者将古典几何函数论推广到多复变数中去,开拓了多复变数几何函数论研究的新领域。此外,他在比伯巴赫猜想的研究上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这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中,龚升教授发表了学术论文87篇、出版各种著作25本,值得敬佩的是,直至晚年,他也坚持以几乎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新书,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展现给大家。


细看龚升教授的一生,“勤奋”一词贯穿始终。他凭借毅力、坚持初心,不断努力丰富知识内存、提高科研能力,将自己献身于数学事业。正是因为如此,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02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958年,龚升教授调至中国科大工作后,就开始了筹办数学教研室的工作,他协助华罗庚创办数学系,主持日常教学等工作,是中国科大数学系创建人之一。

“我不是什么‘家’,我是一位老教书匠”,这是龚升教授对自己的评价。几十年来,他一直坚守教学前线为国育人,哪怕七十多岁高龄也还亲自授课,深受学生教师们的爱戴。


图片

(图片为龚升教授为本科生讲授线性代数知识,截取自视频:线性代数 中国科大 龚升_哔哩哔哩_bilibili)


对于如何教好学生、教好一门课,龚升教授强调“功底”二字。他以梅兰芳唱《霸王别姬》为例:“同样一首京剧,梅兰芳为何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流芳百世,这离不开他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扎实的功底使得他对戏剧有着更深层的感悟,从而能在表演中将戏剧的内涵与情感传递给观众。教师要想拥有深厚功底,关键在于对这门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只有切实掌握教材内容,才能把课讲好、讲活、讲透。”龚升教授表示,中国科大数学系的教学质量之所以一直很高,不仅是有一批学术顶尖的数学家亲自给学生上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不照本宣科,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而是秉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结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将教材中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这也为中国科大整体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奠定了基础。而“透彻的理解”就需要教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坚持科学研究,只有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深刻领悟学科的本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正是这踏实、勤奋、坚持的品质促使龚升教授在日积月累中取得了巨大的数学成就,他那 “孜孜以求”、“永无休止”的工作作风也感染、激励了无数后来者

  


参考文章:

[1]龚升,师从华罗庚,非博士,非院士,但数学成就不亚于院士|陈建功|数学系_网易订阅 (163.com)

[2]“聪明在于学习 天才在于积累”——访著名数学家龚升 - 吾爱吾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_历史文化网 (ustc.edu.cn)

[3]龚升:有教学大纲是现在大学的悲哀_华老 (sohu.com)

[4]龚升_百度百科 (baidu.com)



往期回顾:
[建校元勋与学报往事系列之一]华罗庚



责编:朱椰琳

审核:薛永泉